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佛法与禅净

    慧,昔因染习搅故,遂无由  显现,今所修  358页  者,为净幻影以复本真耳。所以一再勤加守护,旨在令吾  人不随虚妄作用而生灭,以一分惑,则显一分德,以显一  分德,则断一分惑。若轻浮之气重者...,宜融  会之。或以草堂清及真如囗等辈,诘为禅所误之者,殊不知  彼辈纵属见性,而未精进行道以惑业,加以宿生染习亦  强,道行不能敌故,遂为业力所牵,以偿宿债,设彼未经悟  修,则更惨矣,此约...

    果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070882.html
  • 俱舍论释题

    坏空,有情的生老病死,业品说  诸业的剎那生灭,随眠品明烦恼,起息不定等,这是别明的  诸行无常印,贤圣品说的四向四果,智品说的烦恼趣证  寂灭的诸智,定品说的降伏内心克制散乱的诸定等,这是别  ...。一个人的思想,在不  的演变、前进下,终有凝固停滞的一天,作者到了晚年,  思想就陷在虚妄唯识论的巢臼中,不再越出这思想雷池的一  步,且高筑起唯识思想的堡垒,与性空、真常学的学者,作  不妥协的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1971083.html
  • 唯识学上转依义

    理,自不待说,而根本智,性唯无漏  ,正能永断「二障种子」,如何亦说为能伏道摄呢﹖这不成  问题,据实而说,根本智可以全二障,但程度上有尚未能  全二障的,如初地见道时之根本智,只能一分。可是...真如乃遣虚妄之分别而证﹔二无我理,乃  三性中之遍计以显。而华严则曰﹕「三界唯心」若人欲了  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此中密意,请  三复之。总而言之,凡是唯识宗的经教,都是为的众生...

    慧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1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》,卷二,〈法语〉,页六六七。)  夫开佛知见者,不可以巧智得,亦不可以苦行求,唯贵熏蒸开发耳。(《全集》,卷七,〈法语〉,页七五三。)  对于定慧之间的关系,真可主张慧能够显发本性、烦恼,进而...弟子,若不以开佛知见为急务,饶你勤苦累劫,非无漏正因也。(《全集》,卷八,〈法语〉,页七七一。)  道人不以开佛知见为家务,便是忘本愿,自善根榜样。(《全集》,卷二十四,〈与冯开之〉,页一0五六。) 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菩提心就是要为了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!

    我们不应以狭窄的目光来盯住眼前的暂时问题,而应具有一定的远见,尽力从根源上众生的生老病死之苦。一旦解决了生老病死的问题,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。   只要能具备成佛的决心,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,...早就落入了我执的坚实之网当中。   “无明黑暗所笼罩”,每一个众生都有无明,无明的黑暗笼罩了整个世界,使三千大千世界陷入了漆黑的深渊。只有佛陀的智慧之光,才能驱散这份幽暗。此之外,世间的任何知识...

    堪布慈诚罗珠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3032071401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与执着,进而就是无明,即对世间实相与生俱来的无知。由于痛苦产生于自心,对治痛苦必须从自心开始,也就是用看穿实相的真知灼见来烦恼与妄想。释尊教诲的起点是充满苦恼、忧虑和悲哀的无明之心,终点是极乐的、...阿罗汉(arahants),即『可尊敬的人』,因为他们已经尽无明与执着。佛的任务是重新发现佛法,即真理的基本原理,并制定『宗教制度』或称宗教传统,以便将佛教流传到子孙后代。只要佛教教义流传下来,那些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(初分)

    曰:  觉有情净心  即五识  转事于彼余  心云何能成。[61]  若对治名转  非故不成  若彼亦是[62]因果成无别。  若离种子或  无体许能成  无彼则无二[63]亦不成就转。  此...如各专名少分外皆用意译,不似我国之有不翻使读者难解。又如意义相近之字皆致意分别,不使相混,盖即各当原文不可移易也。以此例勘唐译,乃见自来推许为精严者,其实乃多疏漏焉。如云薄伽梵,又云世尊,每于一段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6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

    有性及如所说相。  此中颂曰﹕   觉有情净心即五识  转事于彼余心云何能成。(注 61)   若对治名转非故不成  若彼亦是(注 62)因果成无别。   ...传者为之增减,实有多本焉  。如灭定有心段总举一因,唐译世亲论解云第二诵。共相不  次颂,唐译论又云别颂。盖其先皆另一诵本,后乃合之一  处,揆诸义理实复出矣。今以此考各本之同异关系,则唐译  二释灭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7.html
  • 方立天: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。”[注释:《大正藏》第12卷,221页下。]意思是说,如来藏是超越烦恼,不同于烦恼的,即使生起烦恼,如来藏智也能把它,也就是于如来藏中烦恼为空,是为空如来藏。(...mdash;烦恼的殊胜种子,这种无漏种子作为一种潜势力,遇到殊胜因缘,就能证得涅槃。   众生为什么有五种种性的差别呢?为什么有成佛不成佛的分野呢?瑜伽行派根据众生无漏种子的种别及其有无等理论来论证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473178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而见物。” 我们从我执、妄心、烦恼和灭苦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去除妄心而烦恼痛苦。 ...私心随之而起,贪、瞋、痴等不健康的思维纷至沓来。由染污心而引发的一切损人利己的行为,迟早都会产生苦果。而且心的染污越严重,痛苦就越深刻。因此要离苦得乐,必须从去除妄心开始。妄心灭,痛苦也就消失了。灭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